视野百科
知识点 >> 贴现市场


贴现市场 (dixcount market)

[size=6]概念[/size]
   为客户提供短期资金融通,对未到期票据进行贴现的市场。是商业票据 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贴现市场 的参加者主要是商业票据 持有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以及专门从事贴现业务的承兑公司和贴现公司。商业银行、承兑公司和贴现公司对企业及个人办理贴现业务,中央银行则对商业银行、承兑公司和贴现公司办理现贴现业务。可贴现的票据主要有商业本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政府债券金融债券 等。贴现市场 是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有利场所,商业银行办理贴现比直接放款更有利。这种市场不仅便利了票据持有人的资金周转,同时还为中央银行实行宏观调控创造了条件。

[size=6]我国票据贴现市场的现状[/size]
   目前我国票据贴现市场 发展明显滞后,一方面表现为票据贴现业务起步晚、数量小、比重低;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因素;另一方面表现为发展原票据贴现市场 的框架和基本思路不够明确。

[b](一)票据贴现市场 缺乏票据基础[/b]
   贴现市场 必须以票据为基础。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对票据承兑 贴现业务认识的滞后,操作上的随意使票据难以推广,贴现市场 也缺乏主体。一是承兑贴现的商业汇票 无真实商品交易。按规定,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法人须具有真正的商品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才能使用商业汇票 。但银行根据企业间的经济合同开具银行承兑汇票 时,难以判断是否是真正的商品交易。当承兑汇票款和贴现票款不能按期收回时,银行只能垫付资金。加之企业效益差,商业信用 低,企业普遍不愿意接受商业汇票 ,不利于贴现市场 发展。二是违约拖欠付款时有发生,承兑行在银行承兑汇票 到期时应五条件支付票面金额和贴现利率。但由于各银行信贷资金紧张,难以安排足额贷款予以贴现;或由于本位主义作怪,有些银行常以各种理由拖欠付款,以此维护票据当事人的利益。这既不利银行的信誉,更不利商业汇票 的推广。

(二)贴现业务收益与风险错位
一是贴现再贴现 资金少,同时贴现利率过低,贴现业务收益不能抵补资金成本,效益与预期风险极不对称。票据利率市场化滞后,票据贴现利率的规定使商业银行对票据贴现业务多持审慎态度,怕担风险。二是占用贴现行联行资金。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联行清算制度不统一。贴现行办理商业汇票 收款时因不能及时收回联行汇票资金,必须先自行垫付,影响贴现行资金的流动性、效益性。三是商业银行未能及时收回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 贴现资金,影响商业银行办理贴现,转贴现业务的积极性。

(三)法规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社会缺乏良好的信用环境,信用立法落后。另一方面各地银行关于商业银行汇票 贴现、再贴现 业务的规章制度不统一。造成商业银行汇票 变现能力弱。同时存在执法不严,逃避债务者仍以有理有利者自居,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干预也使赖帐“钉子”户长期存在,都破坏了票据贴现市场 所需要的信用环境。

(四)管理偏松、漏洞不少
一是商业银行只重视贷款规模的硬性管理,为了完成指标,忽视对银行承兑汇票 签发对象资格、信誉、数额、范围的控制,甚至以票引存,暗藏风险。有些商业银行为了争抢票源,在票据业务中,对企业贴现票据审查把关不严,例如对没有增值税发票或商品购销合同、商品发运单据等要件的银行承兑汇票 也予以贴现,无形中暗藏着票据风险。这样虽能揽取部分存款,但也影响到银行的收益,套取了银行信用。同时,这种通过下调利率、降低标准的方式,以票揽存,形成了明显的不正当竞争,扰乱了票据市场的正常秩序。二是一些银行承兑汇票 到期时,在企业无力偿还时,银行被迫转为逾期贷款,形成风险并造成信贷规模膨胀。三是利益驱动,造成管理疏松,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可收取一定手续费,银行可将这部分收入用于其它开支而不纳入经营收入,易造成资信审查方面的不严,给票据诈骗者以可乘之机。

(五)集中趋势明显,不利于市场发展
目前基层金融机构的票据业务办理越来越向少数大型企业集中,广大中小企业饱受歧视性待遇之苦,票据融资 难度加大,其突出表现就是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在承兑保证金缴存比例、贴现规模等方面的非平等性。金融机构的歧视性待遇不但加大了中小企业票据融资 的难度,也阻碍了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

(六)承兑汇票质押贷款,形成变相贴现
在目前企业资金紧张、贷款较难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将目光转移到了利用承兑汇票质押贷款套取银行资金的做法上。由于以承兑汇票质押贷款,不必审查其有无真实的贸易背景,只需审查票据的真伪即可,因此,为那些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套取银行资金开了方便之门,实质上形成一种变相贴现,容易成为企业融资性票据贴现滋生的温床,加大了银行资金风险。

(七)市场参与主体少,投资功能不明显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成熟的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应该大众化,具有广泛性特征。目前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仅为政策规定的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央行及少数事业法人,其参与身份各不相同,企业和金融机构以融资者身份参与市场,只有少数商业银行以投资者身份参与其中,央行以监管者身份参与市场。
 
(八)市场准人和退出机制不完善
发达而成熟的市场,都有其严格的市场准人条件和有效的退出机制,这也就是市场规则或“游戏规则”。当前我国票据市场的准人和退出机制尚不完善,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定性指标多,定量指标少;二是强调的不多,执行的更少。这就使得违规者有恃无恐,守规者只能“一声叹息”。

(九)市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票据市场作为一种市场,它具有融资短期资金,实现债权流通、反应市场信息、传导货币政策等多项功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功能都不能充分或正常发挥。甚至忌讳它的最基本功能即融资短期资金。然而这一基本功能,却是交易工具的产生和发挥其它功能的基础。由于尚未形成全国性市场,票据业务规模还不大,加之信息采集、整理 、分析等系列性方法不完善,票据市场的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 

[size=6]发展我国票据贴现市场的对策思考[/size]
   经过十多年的运作,我国的票据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票据市场运行中也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关注和思考。票据市场与债券市场、回购市场、拆借市场等其他货币市场相比,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区域性或全国性的票据市场,自动化程度低。为确保票据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必须采取相应操施 :

(一)完善票据法规制度
1、完善票据市场的法律建设。当前应尽快完善信用立法,重建良好的信用秩序,大力打击逃废债行为。票据法作为重要的商事法律制度,对保障票据正常使用和流通发挥着主导作用。我国《票据法》自1996年1月1日实施以来,距今已有十年时间。其间,我国经济金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行《票据法》作为在市场经济不太完善的环境下制定的一部规范票据行为、保护当事人权益的法律,在构建现代市场经济的民商法基础、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倡导信用社会等方面已显现出诸多局限性和不适应性,已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修订、完善《票据法》中关于票据承兑 、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 的有关内容。并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做到规则、办法和处理原则的统一,使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操作得以规范。各地商业银行也应制订一套合理科学的票据承兑 、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 的审批制度和管理办法。在中央银行内部,应加强再贴现 业务的集中管理,再贴现 限额可适当向大中城市倾斜,强化货币政策的幅射作用。为保证再贴现 业务健康发展,应对辖内分支行再贴现 业务实行不定期检查,分支行也应加强内部管理,制订再贴业务管理操作规程,建立分级审批制度。严格按总分行规定的对象、条件、业务程序办理再贴现 业务。建立无理拒付银行承兑汇票 的黑名单制度,定期发布有关信息,提请金融机构防范票据风险。目前最为迫切的是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创新,确立融资性票据、电子票据、票据影像截留的法律地位。

2、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票据的基础是信用。信用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票据业务的发展,我国信用制度不健全是票据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部分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信用差,影响了票据的使用和流通。个别企业利用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 ,套、骗银行信用,迫使银行在承兑、贴现等业务活动中采取保守原则,极大地阻碍了票据业务的发展。

  信用制度的建立健全是票据制度有效运作的保证,反过来,票据制度的建立也能促进信用制度的形成,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目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我国征信 体系正在加快建设之中,征信 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征信 市场的发展、征信 文化的宣传以及征信 法规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信用已逐渐成为发展市场经济各类生产关系的基础,票据制度的建立健全将具有牢固的信用基础。

3、提高票据业务处理的科技手段,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在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中,惟独票据市场没有全国统一的交易清算服务平台,导致票据市场效率低下,功能不全,创新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要。目前,票据的一级市场虽已形成,但缺乏有效的市场基础,功能也不完善,票据流通市场还局限在系统、局部和区域性之中。票据从签发、承兑、背书转让 到贴现、转贴现,仍采用手工操作。这使票据市场不能摆脱实物票据制约,难以形成统一的登记保管和交易清算体系。在信息化条件下,应积极探索电子票据的应用,考虑电子票据的托管、查询、交易、清算等相关问题,在票据交易过程中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提高交易效率,防范交易风险。从国外票据的实践来看,采用票据影像技术能获取更为完整的票据信息,代表了票据处理的一个发展方向。美国、欧洲和香港地区的经验表明,支票截留有利于降低票据传递的成本,缩短票据的抵用时间,提高结算效率;也有利于扩大支票的使用范围,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人民银行目前正在对票据影像截留技术在票据清算系统中的应用问题进行积极研究和试点,以期推动票据区域化发展,提高票据清算的效率,推动票据业务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强票据市场基础建设
1、建立规范开放的票据贴现市场 。只有在统一贴现市场 的基础上,才能实行统一的贴现利率,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目的。央行才能真正运用再贴现 率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配合调节基础货币供应量。企业在使用商业银行汇票 时能自由地通过贴现市场 取得资金;商业银行在贴现市场 上获得的票据也能自由通过转贴现、再贴现市场 进行买卖获得融资,从而增强资金流动性。为实现这个目标,有必要放宽市场准入 条件,扩大票据贴现市场 主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吸收更多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企业加入票据贴现市场 ,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 购买商业汇票 。同时使所有商业票据 持有人能进入市场,自由进行转让,这样才能加强票据流动性,促进商业及银行承兑汇票 发展,为央行再贴现 政策工具效应传导提供载体。

2、逐步实现票据贴现利率市场化, 完善转贴现市场 报价系统
  (1).为提高市场效率,防范市场风险,改进操作手段,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2003年6月建立的“中国票据网”,推出了我国统一的票据市场服务平台,提供金融机构间票据转贴现、票据回购等业务的报价、查询服务。在上海银行 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推出后,作为市场化利率的基础性指标,将能更好地为转贴现利率提供定价基准。目前票据转贴现虽有《中国票据网》的挂牌报价,但由于实际交易采用OTC方式,因此具有象征市场指标的价格走势无法体现,因此需要完善现有的转贴现报价系统,可由若干个固定机构组成报价团每日进行报价,经过加权平均处理后向社会发布,形成转贴现市场 基准利率,并建立相应的指数,以此引导商业银行的贴现利率水平。当转贴现利率与贴现利率趋近并保持合理利差时,此时票据利率市场化的雏形即已形成。最终使得各金融机构可通过票据信息服务平台,从网上获取或发出票据业务信息,选择合适的交易对象、票据种类和交易方式,既拓展和提升了金融机构的业务领域,实行了信息资源共享,又增加了交易对象的信誉度和透明度,提高了票据市场交易的效率,完成高效的贴现利率市场。

(2).票据贴现利率的行政管制人为抑制了票据贴现市场 的发展,挫伤了商业银行贴现业务的积极性。因此在票据利率尚未市场化之前,应逐步放宽利率浮动范围,推行差别利率,增加利率弹性等。随着央行管制的放松,商业银行应根据企业资信状况、票据风险程度及其资金供求因素商定贴现利率。金融机构的转贴现利率由金融机构参照再贴现 利率,准备金利率自主商定。即在票据市场充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放开利率管制,以市场化管理为主,由供需双方自主入市,自动议价、自愿成交,使票据利率适应并促进票据贴现市场 的发展。

(3).我国原有的再贴现 政策的功能定位于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但由于当前市场流动性过剩 ,货币市场利率大大低于再贴现 利率,形成再贴现 业务极度萎缩(2006年6月末余额5.6亿元,仅为同期贴现余额17,300亿元的0.3‰),而其长期不变的固定利率已完全失却了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因此,针对当前我国央行货币政策以回笼过剩流动性为主的状况,再贴现 政策应转型为救助出现支付危机的商业银行的途径,对需要救助的商业银行可允许其签发远期银行本票 向央行进行再贴现 。此时,再贴现 利率可以充分发挥央行货币政策的宣示效应,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因为商业银行出于珍惜自身的资信度,即使再贴现 利率比市场利率再低,也不会通过该途径去进行套利。

(三)丰富票据市场产品种类,完善票据市场参与主体
  1、改善票据市场品种结构。要以发行短期融资券 为契机,研究试行商业本票。商业票据 有着其他融资方式无法替代的优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成本低廉。商业票据 的利率比同期银行优惠贷款利率要低2~3个百分点,加上发行费用在内的发行成本也比银行贷款 的成本低。第二,灵活性较强,融资迅速。发行人可以直接面向市场多种机构投资者 ,并根据市场的需要和自己对资金的需求来设计商业票据 的期限、利率等,正常情况下当天就可以筹集到资金。第三,有利于建立市场信誉。一般来说,只有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才能进入商业票据 市场融资,因此,商业票据 的发行本身就是公司实力、信誉的最好证明。为此,有的大公司在并不十分需要资金的情况下仍然发行商业票据 ,为的是保持自己在市场上的信誉。商业票据 作为一种期限短、交易金额大、风险程度低的货币市场短期直接融资工具,发行企业可以利用商业票据 不同程度地替代对短期银行贷款 的需要,是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发达国家票据市场的发展历程表明,融资性商业本票的出现具有极大的替代效应,能较快地替代其他票据品种。目前,商业票据 的发行量和未清偿余额都占发达国家票据市场的很大比重。

与此同时,应大力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 。从商业汇票 交易品种上看,目前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 在票据市场交易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在票据市场中还不太容易被接受,企业仍主要是利用银行信用进行融资。这种单一的银行承兑汇票 格局,不仅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也不利于引导企业扩大票据融资 ,不利于票据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在继续稳步发展银行承兑汇票 的同时,应大力推广商业承兑汇票 ,改变目前在商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 “一统天下”的局面,激活票据的一级市场。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将采取具体措施,鼓励实力雄厚、资信情况良好的大型企业集团 和上市公司通过签发商业承兑汇票 ,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商业信用

2、进一步培育和完善票据市场参与主体。要扩大票据市场参与主体。考虑到所有市场主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提高资金流动性的要求与资金的供需愿望,市场主体多元化可以使货币市场的供求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以尽量满足供需双方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金融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应扩大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的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商业票据 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而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小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参与该市场的程度十分有限,所占的市场份额 很小。票据市场主体的单一,既不利于金融体系 分散和降低风险,也不利于推动商业信用 的票据化和扩大票据融资 。为了促进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应当逐渐放宽对市场主体资格的限制,推进市场主体多元化。从制度设计上看,不久前推出的短期融资券 坚持了市场化取向的原则。在市场准入 方面,坚持弱化行政干预,市场能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解决,把风险识别和风险承担的职责交给投资者,把信息揭示的职责交给专业评级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让行政部门从对发行人的实质判断中摆脱出来。这种市场化的准入管理有利于更多不同资质的企业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有利于拓宽直接融资,无疑是票据市场发展和监管理念转变的一大进步。

(四)建立专业性票据专营机构并进行市场定位
目前,为了推进票据贴现业务的专业化,规范化操作,要大力推行在商业银行系统内组建票据专营机构,专门经营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 的贴现、转贴现、回购和向央行申请办理再贴现 等票据交易业务,以其专业性发挥交易中介职能,提高市场效率,准确识别和有效控制票据风险。当前,票据专营机构应以一年期以内的商业票据 作为主要经营对象,此类票据时间跨度较短,占用资金相对较少,经营风险 程度较易把握。中国工商银行 上海分行已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创新,即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票据营业部,可推广其票据专营经验。另外,适应票据贴现市场 发展的需要,应着手成立一个功能强大、信息丰富、使用便捷的中国票据市场网站,解决金融机构之间缺乏交流及信息不对称 的问题,也可让市场参与者了解票据贴现市场 的及时信息。

要进一步培育票据专营机构。近几年的实践表明,金融机构建立票据专营机构,采取票据业务集中经营的方式,可有效防范票据风险,提高票据市场运转效率。为鼓励票据的专业化经营,应继续支持金融机构在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高、金融机构集中、辐射能力强的中心城市设立票据专营机构,逐步确立其票据[url]做市商 [/url]的职能,发挥其市场中介作用。另外,从国外票据市场发展多年的经验看,专营票据业务的中介机构的存在有利于活跃市场、提高效率、保证价格的相对稳定,便于市场交易和管理。而我国票据市场至今中介机构仍非常缺乏,商业票据 的承兑、贴现等业务只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未来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的做法,允许成立专门的票券公司,专营票据业务,做活做强票据市场。


开放分类:金融财务管理
贡献人:飞草
百科PC版 | 视野移动版
© 中国会计视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