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百科
人物 >> 许毅


许毅 (1917.11-2010.11),著名经济学家、财政学家,原财政部党组成员、原财政部科研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size=32px]简介[/size]

1917年,出生于江苏通州。

1938年投身革命,历任中共苏北地下党江北特委救亡工作团联络部部长,“联抗”政治部敌工科科长、“联抗”司令部大队教导员、政治指导员。

194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主要从事根据地财经工作,先后担任苏北联抗司令部担任粮秣处主任,1943年起兼任紫石县财政局副局长。

抗战胜利后,任苏中行政公署财政厅军粮特派员、苏皖地区一分区专员公署财经处粮库主任。

解放战争期间,先后担任华中支前司令部财粮部副部长、财经分处主任、粮秣总站站长和裕丰实业公司总经理。1949年渡江战役期间,担任苏北支前司令部财粮部副部长,负责组织苏北片的财粮支前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许毅 开始从事城市经济工作。先后担任调任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部任计划处长、华东财政部计划处处长、税务管理局副局长,1955年调任中央财政部经建司重工处处长,1956年转任工业财务司副司长,1958年任基建财务司副司长、建设银行行长。1963年,许毅 开始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所长。

1980年1月,[url=http://baike.esnai.com/searchRedirect.aspx?rd=2&wd=中国财政学会]中国财政学会[/url]正式成立,许毅 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在他的推动下,财政基础理论研究会、企业财务研究会、成本研究会、民族财政研究会、外国财政研究会、中国税务学会 、中国投资学会等各种专业性学会和研究会相继成立,他还力促各省市建立为地方政府经济决策服务的财政科学研究所,改变了财政学科研的落后状态。

1978年8月,国家恢复学位制后,许毅 成为第一批研究员兼研究生导师。1981年,许毅 又成为第一批经济学博士生导师,此后又当选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并成为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1981年7月,许毅 牵头组成专家代表团去美国访问和宣传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他也由此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组团访美的领队。1981年冬,他协同[url=http://baike.esnai.com/searchRedirect.aspx?rd=2&wd=杨纪琬]杨纪琬[/url]等同志共同发起、创建了[url=http://baike.esnai.com/searchRedirect.aspx?rd=2&wd=中国财务会计咨询公司]中国财务会计咨询公司[/url]。1983年10月《注册会计师法》颁布后,在公司领导下又成立了[url=http://baike.esnai.com/searchRedirect.aspx?rd=2&wd=中华会计师事务所]中华会计师事务所[/url]、中华标准账簿发行部和[url=http://baike.esnai.com/searchRedirect.aspx?rd=2&wd=中南评估公司]中南评估公司[/url],同年即创造了中华会计师事务所群体,到1995年,“中华群体”已发展到25家,成为中国最大、人才最多、水平最高、信誉最好的中介机构,许毅 被推举为群体理事会的理事长,他和杨纪琬等先生一道,成为中国财务会询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1979年-1989年,兼任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干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委员会经济组成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咨询员、全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执行主席,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中国成本研究会会长,中国金融学会名誉副会长,中国财政学会、中国成本研究会、中国金融学会、中国财务学会、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和中国投资学会顾问,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

2003年9月,许毅 财经科学奖励基金成立(http:///)。基金将对在我国财经理论研究和企业管理实践中做出突出贡献 的中青年学者和企业家 ,以及对当前中国财政经济领域中理论研究或企业管理改革创新等方面的重大成果进行奖励。

2010年11月17日 9时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享年93岁。

[size=32px]学术成就[/size]

作为我国财政理论界主流学派“国家分配论”的主要代表,许毅 认为要正确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中国财政经济理论的基本矛盾,就要抓住财政学的本质,即必须制约财政活动的基本矛盾,必须回答社会主义财政活动的目的,搞清对财政活动有制约关系的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及其特征。这完全迥异于建国以来,我国财政学界一般所采用的以研究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管理的各自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收支平衡管理体系。许毅 长期从事财政工作实践,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他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回顾与反思中,认识到,财政关于收支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引导、制约社会总产品中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合理分配。在其代表性著作《财政学》中,许毅 先生将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作为财政活动的基本矛盾,并专门研究了以处理好积累和消费这对矛盾为主线的、分层次展开的分配结构问题,研究了分配结构和国民经济结构即产业结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成就了其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简历中国财政经济理论的突出贡献 ,即建立起了不同于收支平衡管理体系的全新的社会主义财政学体系。

许教授的主要理论贡献 在于:

第一,系统地研究了财政平衡与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相互关系问题。他认为,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目的是使社会再生产能够顺畅进行,综合平衡包括财政收支 平衡、银行信贷平衡、外汇平衡和物资供求平衡。处理这些平衡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资金和物资的平衡。因为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从理论上和现实中都是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运动的统一,两种运动是互相制约的。在经济工作中,应该用财政、信贷、外汇这些货币形态的综合平衡来制约物资供求平衡。同时提出,我国综合平衡受破坏的根本原因在于常常发生财政信贷超分配,这种超分配多数是由于积累基金分配过头所造成的,也有因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同时超分配造成的,无论何种超分配形式都会使国民经济结构发生失诃,从而导致社会再生产运动发生阻滞。因此,对财政活动规律的认识就向它的本质更进一步深入,即要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循环,就要在既定财力范围内把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安排好.不能超过财力和物力的可能提供积累和高消费。

第二,专门研究了财政分配与社会经济结构关系问题。许毅 认为,因为社会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的各种经济成分,而财政收支 要和各种经济成分发生关系,因此必须研究在社会主义阶段应当同各种经济成分建立什么样的财政关系,并且通过财政分配关系和财政政策杠杆来调动各种经济成分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对不同经济成分如何运用价值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由于各种经济成分关于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分配的形成机制有所不同,所以还要研究如何运用税收杠杆 和其他经济杠杆来影响和调节各种经济成分的内部分配,使之大致符合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积累和消费安排的总要求,这一点在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之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三,倡导建立广义财政学。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财政分配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预算在社会分配中比重下降,客观上要求重新认识财政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调控(包括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的作用和途径。针对这一新的发展形势,许毅 进一步研究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理论。他认为当前中国财政理论必须有新的突破,才能指导财政工作从暂时的困境中解放出来,才能出现振兴财政的新天地。为此,他于1993年发出了“建立广义财政学”的倡议,并撰文论述了广义财政学的基本思路,提出研究广义财政理论体系的命题,目的是从生产方式与分配方式,经济运行与财政政策,经济基础与国家职能的辩证关系入手,以生产力结构优化为中心,以生产力要素配置和物质利益分配之间相互协调为基点,拓展财政科学研究视野,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重新研究财政理论和政策,将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建立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基础上,并建立系统的分配理论和政策体系,为“九五”时期和21世纪我国财政工作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在他的直接领导下,1994年一批财政经济研究的专家和中青年学者以其广义财政学的基本思路为基础,编写了《走向新世纪:中国财政经济理论丛书》,从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经济结构转轨时期的财政政策,国民经济活动的各个主要方面与财政分配的内在关系等诸方面,作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广义财政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毅除拥有上述的财政学理论贡献 外,其对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发展舞台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就敏锐地意识到,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不能只靠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整套符合国际惯例,有中国特点的稳定的会计、税收法律制度。

在研究当前问题的同时,许毅 教授也是兼做历史问题研究的专家,他在史学方面的主要贡献 表现为对根据地财政经济史和近代中国外债史资料的整理 出版与研究。他1976年即受命组织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的整理 与研究,联合各地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编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长编》。20多年来,他先后组织力量出版的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选编达37种,共4200多万字;根据地财经史18种,共560万字。

许毅 还领衔组织专业研究机构和档案部门主编了《清代外债史资料》(上、中、下三册)、《民国外债档案史料》(1-12卷)、《民国历届政府整理 外债资料汇编》(两册)。这是迄今中国出版最为齐全的外债研究史料,是关于中国外债史研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奠基工程。接着,他又主编了《清代外债史论》,这些工作前后花费近16年时间,完成了总计1000多万字的资料整理 工作。

许毅 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基础等问题,以1988年发表的《“两声炮响”与我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关系》一文为代表。在他的领导下,《从百年屈辱到名族复兴》四卷本系列丛书正在进行着紧张有序的编撰和出版。

[size=32px]主要著作[/size]

《流动资金简论》(与王琢、黄菊波 合著,1959年)、《基本建设财务与信用》(与刘礼欣、陶增骥合著,1964年)、《社会再生产规律与流动资金经济史长编》(与王琢、黄菊波 合著,1981年)、《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长编》(与星光等合编,1982年)、《成本管理手册》(与杨纪琬、王振之合著,1983年)、《社会主义价格问题》(与陈宝森、梁无暇合著,1984年)、《财政学》(与陈宝森等合编,1984年)、《财政理论与实践》(1985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财政》(1986年)、《改革十年的经济与财政》(1989年)、《清代外债史资料》(主编,1990年)、《民国外债档案史料》(主编,1991年)、《治理整顿中经济与财政》(1991年)、《财政、税收、财务、会计实用大全》(主编,1992年)、《走向新世纪——中国财政经济理论丛书》(主编,1993年)、《许毅 文集》(1994年)、《市场经济纵论》(1995年)、《新编财政税收财务会计实用全书》(1995年)、《公有制、产权、现代企业制度 》(1996年)、《清代外债史论》(与金普森、隆武华等合著,1996年)。
开放分类:逝者专家会计官员
贡献人:qiaobocao
百科PC版 | 视野移动版
© 中国会计视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