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百科
知识点 >> Z理论
Z理论
Z理论
(Theory Z)
Z理论
(Theory Z)由日裔美国学者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在1981年出版的《Z理论
》一书中提出来的,其研究的内容为人与企业、人与工作的关系。这一理论的提出是鉴于美国企业面临着日本企业的严重挑战。大内选择了日、美两国的一些典型企业(这些企业在本国及对方国家中都设有子公司或工厂)进行研究,发现日本企业的生产率普遍高于美国企业,而美国在日本设置的企业,如果按照美国方式管理,其效率便差。根据这一现象,大内提出了美国的企业应结合本国的特点,向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学习,形成自己的一种管理方式。他把这种管理方式归结为Z型管理方式。 并对这种方式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称为“Z理论
”。该书在出版后立即得到了广泛重视,成为80年代初研究管理问题的名著之一(《Z理论
》一书与《成功之路》、《日本和管理艺术》、《公司文化》一起被称为美国管理“四重奏”,其中《日本的管理艺术》作者之一帕期卡尔曾与大内一起研究日本的管理)。
Z理论
认为,一切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信任、敏感与亲密,因此主张以坦白、开放、沟通作为基本原则来实行“民主管理”。大内把由领导者个人决策、员工处于被动服从地位的企业称为A型组织,他认为当时研究的大部分美国机构都是A型组织。A型组织的特点为:
1.短期雇用;
2.迅速的评价和升级,即绩效考核期短,员工得到回报快;
3. 专业化的经历道路,造成员工过分局限于自己的专业,但对整个企业并不了解很多;
4.明确的控制;
5.个人决策过程,不利于诱发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6.个人负责,任何事情都有明确的负责人;
7. 局部关系。
相反,他认为日本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
1.实行长期或终身雇佣制
度,使员工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
2.对员工实行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制度;
3.非专业化的经历道路,培养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多专多能人才;
4.管理过程既要运用统计报表、数字信息等清晰鲜明的控制手段,又注重对人的经验和潜能进行细致而积极的启发诱导;
5.采取集体研究的决策过程;
6.对-件工作集体负责;
7.人们树立牢固的整体观念,员工之间平等相待,每个人对事物均可作出判断,并能独立工作,以自我指挥代替等级指挥。他把这种组织称为J型组织。
大内不仅指出了A型和J型组织的各种特点,而且还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以致其典型组织分别为A型和J型,这样,就明确了日本的管理经验不能简单地照搬到美国去。为此,他提出了“Z型组织”的观念,认为美国公司借鉴日本经验就要向Z型组织转化,Z型组织符合美国文化,又可学习日本管理方式的长处,比如“在Z型公司里,决策可能是集体做出的,但是最终要由一个人对这个决定负责”。(第66页)而这与典型的日本公司(即J型组织)做法是不同的, “在日本没有一个单独的个人对某种特殊事情担负责任,而是一组雇员对一组任务负有共同责任”。(第39页),他认为“与市场和官僚机构相比,Z型组织与氏族更为相似”,并详细剖析了Z型组织的特点。
考虑到由A型组织到Z型组织转化的困难,大内给出了明确的13个步骤,认为这个变革过程一般应如此进行:
1.参与变革的人员学习领会Z理论
的基本原理,挖掘每个人正直的品质,发挥每个人良好的作用;
2.分析企业原有的管理指导思想和经营方针,关注企业宗旨;
3.企业的领导者和各级管理人员共同研讨制定新的管理战略,明确大家所期望的管理宗旨;
4.能够创立高效合作、协调的组织结构
和激励措施,来贯彻宗旨;
5.培养管理人员掌握弹性的人际关系技巧;
6.检查每个人对将要执行的Z型管理思想是否完全理解;
7.把工会包含在计划之内,取得工会的参与和支持;
8.确立稳定的雇用制度;
9.制订一种合理的长期考核和提升的制度;
10.经常轮换工作,以培养人的多种才能,扩大雇员的职业发展道路;
11.认真做好基层一线雇员的发动工作,使变革在基层顺利进行;
12.找出可以让基层雇员参与的领域,实行参与管理;
13.建立员工个人和组织的全面整体关系。
大内认为这个过程要经常重复,而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比如十到十五年。
开放分类:管理理论
贡献人:飞草、 seamaiden820
© 中国会计视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