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百科
知识点 >> 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Risk-based financial management)

[size=32px]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的定义 [/size]
  企业所经历的经济风险均是企业资金运行过程中造成的风险,而对企业的所有影响最终都将集中体现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因此,必须将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并由此形成了一门新型管理领域——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Risk-based financial management),就是以风险为基础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将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新型管理领域。其关键在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组织、指导财务活动 时,通过识别、测试企业资金运动 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最终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管理目标。

  “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强调在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 等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系统、全面地识别、分析与测试财务风险,采取科学的方法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并对管理效果作出客观评价。这一概念直观地表明了企业财务活动 的风险性特征,强调企业整个财务活动 是一种风险性活动,要求管理当局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关注财务风险这一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同时,“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强调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结合,并将重心落实在财务管理上,由此,它将成为企业一项富有成效的管理活动。企业的一切风险说到底都是在企业资金运行过程中造成的风险。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经营成果的综合体现,资金及其运动构成了企业财务的基础,财务管理作为“一种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管理,就是围绕资金运动 而展开的”,于是,企业以资金及其运动为纽带,将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size=32px]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的目标体系 [/size]
  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目标 则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并成为评价企业财务活动 是否合理的标准。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经营的总目标,是企业的经营目标 在财务上的集中和概括,它是企业一切财务活动 的出发点和归宿。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目标 按范围不同可分为基本目标、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

  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的基本目标可定位在“财务成果最大化”和“财务状况最优化”两个方面。企业只有在财务上追求“财务成果最大”和“财务状况最优”,才能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并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并谋求长足发展,提高盈利能力,实现企业经营的基本目标。笔者进一步认为“财务成果最大化”应具体表述为“股东财富最大化”,因为按“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点,股东财富以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基础上形成的现金流量作为计算依据,同时考虑了投资风险程度的大小,无论从涉及的时间长度还是从包含的内容看,都比短期的利润指标具有更大的综合性,能够从更深层次去认识经济效益问题,因而它是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的最优目标。

  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的分部目标,取决于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由筹资管理 目标、投资管理 目标、营运资金管理 目标、成本费用管理目标、收入管理目标和利润管理目标等共同组成。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的具体目标一般分别根据风险事件在其发生前后对企业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予以确定。上述基本目标、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共同组成了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目标 体系,它具有层次性、多元性、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点。企业的财务活动 应以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目标 为中心,以促进和服务于企业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目标 的实现为主旨。

[size=32px]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的循环 [/size]
  为实现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的上述目标,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相互连接的管理程序,这些程序的结合与协调,形成了企业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的基本环节,这些环节主要包括风险预测、风险决策、风险预防和控制、风险管理效果评价以及风险损益处理五个管理阶段,它们共同构成了风险基础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中,企业首先应通过风险预测这一环节,对尚未发生但又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进行系统地分析、全面地识别和恰当地估量,把“未知”变成“已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预测是企业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的第一步,是风险决策、风险预防和控制的基础。财务管理部门需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风险决策,将风险收益与控制风险 所需成本进行比较,确定企业应对风险采取何种态度,准备冒多大风险去实现财务目标和经营目标 ,从而降低企业风险管理成本,提高风险管理效益。风险决策之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应根据选定的方案,采取相应的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使风险事件朝着有利的方面发展。为实现风险基础管理的目标并提高管理效率,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对各项管理措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和评估,并据以不断修正和调整计划,然后对风险结果进行财务处理,及时补偿风险损失并合理分配风险收益。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的上述五个基本环节,是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循环。

[size=32px]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的方法 [/size]
  在上述管理环节中,企业将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实施各项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工作。这些方法主要有风险预测方法,风险决策方法,风险预防和控制方法,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方法,以及风险损益处理方法等。

  风险基础财务预测 方法包括风险识别方法和风险估量方法。常见的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专家预测法、幕景分析法 和资金分析法等。企业风险识别的策略应是利用最适合当前情况的那种方法或几种方法的组合进行风险识别,并对所识别的风险进一步分析论证,找出影响巨大、发生概率较高的风险,借以确定管理的重点。企业通常采用统计分析法,“A记分”法,财务比率 分析法和“Z记分”法等方法对已经分析、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量描述,其任务在于估测某一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性质,从而为风险决策、预防和控制提供相对准确的依据。

  风险决策的方法较多,在各个财务环节所运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进行决策时,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是十分重要的:一是决策者拥有的信息量;二是决策者自身的综合素质;三是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和方案对决策者的效用。

  企业进行风险预防和控制的方法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和风险自担三大类型。为避免风险的发生,企业可以采取风险回避措施,主动放弃可能导致风险的方案。它是一种简单易行、全面彻底的风险管理措施,其实质是回避那些引发风险的经营活动,以减少风险损失。但它却是一种消极的风险预防控制方法。当企业对风险进行预测决策之后,如果认为某项经济活动非进行不可,而企业又无足够财力来承担其风险,或者企业承担风险所发生的成本要高于收益,企业则可以考虑能否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单位。当企业不能或不愿进行风险回避或转移时,便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企业决定自担风险后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自行加强管理以预防风险;
  (2)进行风险隔离或风险结合以降低风险对企业总体 的影响;
  (3)自行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风险损失;
  (4)提取各项准备金以增强风险自担能力。

  在一定时期内,企业风险管理效果如何以及采取的措施是否最佳,需要有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其判断标准应是管理措施能否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一般可通过计算和分析风险管理效果系数后作出具体评价,从经济效益看,使得风险管理效果系数达到最大的措施才是最佳方案,故企业在进行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时,应从预计风险管理效果系数大于1的所有方案中,选择该系数最大的方案。

  企业对风险损益核算的原理如同一般会计核算,无论是风险净损失还是风险净收益,均应在财务上做出相应的处理。

  上述五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方法体系。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新的方法还会产生。

[size=32px]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的实施[/size]
  1.筹资风险 的管理

  筹资活动 是企业理财活动的首要环节,因此筹资风险管理是整个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的起点。我们认为,筹资风险是企业筹资 后由于不能按既定目标取得资金使用效益,企业无法按原定要求履约以满足资金供应者预期结果的风险。为识别和估量筹资风险,企业管理当局首先应分析筹资风险的成因,然后收集有关资料,判断企业在筹资方面所面临的风险,并计量与测试其大小。

  (1)对于资金使用效益不确定所导致的筹资风险,可采用比率分析法,并通过利息保障倍数 和偿债保障倍数等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进行识别、估量。一般而言,利息保障倍数 、偿债保障倍数越小,说明企业偿还债务利息、本金的压力越大,筹资风险越高。

  (2)对源于企业资金调度不合理性的筹资风险的识别和估量,主要通过计算和分析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现金比率 以及相关资产的周转率进行。

  (3)对源于资金结构 方面的风险,可通过资产负债率 (或产权比率)或筹资杠杆程度进行粗略估量。在投资风险不为0且保持不变时,考察筹资杠杆程度便可大致判断筹资风险的高低。然而,我们认为并不能简单地根据筹资杠杆程度的大小来估量企业的筹资风险水平。筹资风险与资金结构 、筹资杠杆程度和投资风险之间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可用下列模型表示:

  筹资风险=每股收益的变化系数(即企业总风险)-息税前利润的变化系数(即投资风险)=(筹资杠杆程度-1)×投资风险

  筹资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是在筹资风险和收益之间权衡,去寻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点,以愿意接受的筹资风险去获取最大的每股收益。在综合考察筹资风险、筹资成本(或筹资收益)的基础上,企业所采用的筹资决策 的基本方法是:

  (1)在筹资成本 (或筹资收益)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筹资风险最小的方案;
  (2)在筹资风险 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筹资成本最小(或筹资收益最大)的方案;
  (3)在筹资风险小但筹资成本大(或筹资收益小)或筹资风险大但筹资成本小(或筹资收益大)的方案中,根据管理当局对待风险的态度和筹资收益效用的大小,选择筹资风险和资金成本相对较小但筹资收益相对较大的方案。

  针对筹资风险的不同成因,防范与控制筹资风险的措施主要有:

  (1)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投资风险;
  (2)注重筹资杠杆,适度举债,优化资金结构
  (3)合理调度资金,维护资产的流动性;
  (4)建立偿债基金 ,增强风险自担能力。

  2.投资风险 的管理

  由于企业投资的具体形式不同,每类投资可能遭受风险的直接原因、具体表现形式,以及风险估量和控制的方法均将有所区别。企业对内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以谋取经营收益,但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经营等情况的变化,其经营收益往往会波动起伏,从而造成对内投资风险(亦经营风险 )。经营收益波动的幅度和可能性越大,经营风险 便越高,反之经营风险 则越低。在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中,经营风险 一般通过息税前利润(率)变化系数等指标反映。但笔者认为,将经营杠杆系数 作为企业经营风险 的同义语是错误 的,因为从计算经营杠杆系数 的公式可知,如果企业保持固定的销售水平和固定的成本结构,再高的经营杠杆系数 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经营杠杆系数 应当仅被看作是对“潜在风险”的衡量,这种潜在风险只有在销售和生产成本的变动性存在的条件下才会被 “激活”。

  企业直接对外投资遭受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被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 与筹资风险共同影响到企业直接投资 的风险,故在被投资企业经营风险 或总风险已知的情况下,可近似地将其作为本企业直接投资 风险。企业也可根据与直接投资收益 有关的历史资料计算投资收益期望值标准差 和变化系数等指标来预测直接对外投资风险,原理与间接对外投资风险的估量相同。间接对外投资主要是证券投资,一般通过期望投资收益 (率)偏离实际投资收益 (率)的幅度和可能性来估量它们所面临风险的大小。对于单项证券投资风险的估量,常用的指标是该项证券投资收益 (率)的标准差 (或变化系数)和β系数 ,指标值越大,说明投资风险越高。

  当企业同时投资于一个以上的投资项目时,这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证券或资产所形成的集合,形成财务经济学中的投资组合。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是投资组合的各种可能收益率的算术平均数,在数量上等于组成投资组合的各种证券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权数是投资于各种证券的资金占总投资额的比例。投资组合的风险一般通过该组合收益率的标准差 进行估量。经过研究,我们认为投资组合总体 的风险程度(以投资组合标准差 反映)取决于三个因素:每一证券的标准差 ,每一对证券的相关性(以协方差 表示)和对每一证券的投资额。随着组合中证券数目的增加,协方差 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标准差 的作用越来越小。故在进行投资组合决策时,必须考虑所选单个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程度。

  夏普教授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大大简化了上述估量投资组合风险并据以选择有效投资组合的程序。投资组合的关键则在于投资者应根据期望的收益和所愿承担的风险水平,去选择不同的投资项目,并确定各项目所占的比例。这将是投资决策所需解决的问题。这种决策系根据投资风险与期望投资收益 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从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相对较高的投资方案。

  企业在识别与估量投资风险后,对决策过程中选定的投资方案,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单独或同时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投资风险的预防与控制:

  (1)合理预期投资效益,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2)运用杠杆原理,协调经营风险 与筹资风险。根据总杠杆、经营杠杆和筹资杠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认为,经营风险 较低的企业可在一定水平上使用筹资杠杆,采用筹资杠杆程度较高的融资组合方式,但经营风险 很高的企业则宜在较低的程度上使用筹资杠杆,采用筹资杠杆程度有限的融资组合,从而控制企业的总风险。

  (3)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
  (4)采取风险回避措施,避免投资风险。
  (5)积极采取其他措施,控制投资风险。

  3.资金回收风险的管理

  企业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投资,都会面临能否收回投资本金及其收益的风险。但企业对内投资需要通过销售才能收回,而对外投资能否收回与本企业的商品销售无关,但若撇开销售环节,与这两类投资有关的资金回收问题基本相同,故论文只阐述与对内投资有关的资金回收风险,其原理同样适用于与对外投资有关的资金回收风险管理问题。影响资金回收风险的因素主要有:

客户的偿债能力;
客户的信用状况;
企业的信用政策
结算方式。
  由于资金回收风险的大小最终都体现在应收货款回收时间及其回收金额的多少上,故资金回收风险的估量可采用财务指标分析法进行。其中,反映应收货款回收时间长短的指标是应收货款周转次数或平均回收期,一般只需计算其中任意之一则可。应当指出,在具体计算时以应收货款回笼金额为基础,而不能按照现行制度、有关教科书或其他文献那样按赊销净收入来计算上述各项指标。此外,反映应收货款回收能力的指标主要是应收货款回收率、坏帐损失率和收帐费用率等。

  进行资金回收风险决策的关键在于,按照“风险收益权衡”原则,根据应收货款对企业获利能力和资金回收风险的双重影响,恰当选择收益相对较大而风险相对较小的资金回收方案,主要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 的决策。企业能否正确制定出与信用期间和现金折扣 有关的决策并将其落到实处,已成为预防资金回收风险的一项重要策略。此外,企业还应采取下述有关预防和控制资金回收风险的措施。主要有:

  (1)根据客户按约付款的可能性,选择不同销售方式。从回避资金回收风险的角度,采用现销方式出售商品无疑是最佳选择,为控制资金回收风险,企业只能对信用状况好、偿债能力强,达到企业信用标准 的客户采取赊销方式,并将累计赊销金额控制在信用限额范围之内,但对那些信用状况不好、偿债能力差的客户则宜尽可能采取现销方式。

  (2)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
  (3)制定合理的收帐政策,及时催收货款。

  4.外汇风险 的管理

  由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所决定,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必将进一步深入,外汇管理体制也必须进一步改革。随着我国进行国际化经营企业的迅猛发展,这些企业在其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 中均不可避免地面临外汇风险 的威胁,因而,如何通过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来防范与控制汇率的异常波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不利影响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汇率变化给那些从事国际经营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形成了企业的外汇风险 ,或称之为汇率风险 。进行外汇收支是外汇风险 产生的前提,汇率变动的经常性和不确定性,是形成外汇风险 的直接原因。由于汇率变动,一定数量一种币别的外汇兑换或折算成另一种币别外汇的数额会较以前为少或为多,从而使持有或运用外汇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出现不确定性。这些受到汇率变动影响的外汇金额被称为“受险额”。有些受险额随汇率变动,可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给企业带来收益;而有些受险额随汇率变动恶化企业的财务状况,使企业遭受损益。显然,只有这两类 “受险额”的余额(即“净受险额”)才最终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汇率变动只对企业净受险额产生影响”的客观规律为企业选用外汇风险 控制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为便于外汇风险 的识别、估量和控制,可将外汇风险 按其生成机制及对企业的影响对象不同,分为会计风险和经营风险 。因为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每个从事国际经营的企业都要选择一种货币作为记帐本位币,并将记帐本位币以外的业务作为外币业务外币业务 除了可能按业务发生时的汇率记帐外,为便于分析或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还应在期末按特定的汇率折算成记帐本位币,由于汇率变动的经常性和不确定性,折算时的汇率与记帐时的汇率可能不一致,使会计报表中某些项目帐面价值的变动具有不确定性,这是由会计核算而产生,故称为会计风险。这种风险一般在会计期末(折算日)预计,用以衡量会计报表中应折算项目的最初发生日汇率与折算日汇率不同可能造成的损益,此风险在会计期末折算后即可解除,并在报表中列示为已确认的折算差额(或损益),以反映汇率变动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影响。一般而言,折算差额越大便意味着会计风险越大,但折算差额只影响企业帐面上的经营业绩,对企业经营能力无实质性影响,其折算差额并不是实际交割时的实际损益,差额的大小也因采用折算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具体规定了我国外币报表折算的有关问题,但没有明确指出企业应采用什么方法折算,从具体要求看,更接近“现行汇率法 ”。汇率变动引起企业未来经营现金流量不确定,进而使企业价值可能出现不确定性变化的风险,属于经济风险。那些由于汇率变动导致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在长期内都具有不确定性的经济风险为长期风险,反之为短期风险。

  由于外汇风险 的生成机制和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具体管理部门也有所区别,会计风险和短期风险一般可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而长期风险涉及企业供应、生产、销售、财务多个领域,应由整个企业有关部门共同负责。企业对这些外汇风险 管理的目的均是最大可能地降低风险和尽可能地减少为控制风险 所支付的成本。如何确定二者之间均衡点的问题,使外汇风险 管理成为一项非常复杂的管理工作,企业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外汇风险 的管理。其具体步骤为:

确定恰当的计划期;
预测汇率变动趋势;
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确定净受险额;
根据预期的外汇风险 损益程度确定是否采取行动;
选择正确的外汇风险 管理战略。

  外汇风险 管理战略的目标便是最大可能地减少风险和尽可能地降低为减少风险所支付的成本,即寻求符合风险最小、成本最低条件的最优解。但这里的最优解并非单一解,从理论上讲,有两个极端方法,一是风险最高、成本最低时的措施,一是风险最低、成本最高时的措施。企业的最终选择取决于管理当局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和企业对减少风险所支付成本的承受能力。

  从计算预期外汇风险 损益程度可知,企业因汇率变动可能蒙受损失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受险额和预期汇率变动额。因此,对外汇风险 进行管理时,也应从影响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入手,其策略主要有:

选择好计价(或结算)货币;
执行货币保值条款,提前或推迟结汇并尽可能进行差额结算;
投保货币风险保险;
采取资产负债表保值法
利用金融工具(特别是期权、互换等创新金融工具)转移风险;
实施多角化策略等。

[size=32px]总结[/size]
  总起来考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它所面临的风险将比其他任何经济制度中的风险都要复杂,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盈亏自负和风险自担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也是促使其迫切寻求防范风险措施与对策的强大原动力。风险和风险管理问题已成为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现代企业必须建立起一个能够承担风险以及保持市场竞争能力的财务机制,有效实施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顺利实现企业总目标。

开放分类:财务管理风险管理
贡献人:飞草
百科PC版 | 视野移动版
© 中国会计视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