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百科
知识点 >> 资产转移理论


   20世纪20年代,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完善,尤其是短期证券市场的发展,为银行保持流动性 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此相适应,资产转移理论 应运而生。这种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莫尔顿在1981年的《政治经济学 杂志》上发表的《商业银行及资本形成》一文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银行流动性强弱取决于其资产的迅速变现能力 ,因此,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最好方法是持有可转换资产 。这类资产具有信誉好、期限短、流动性强的特点,从而保障了银行在需要流动性时能够迅速转化为现金。最典型的可转换资产是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

    资产转移理论 沿袭了商业贷款理论银行应保持高度流动性的主张。同时资产转移理论 扩大了银行资产运用的范围,丰富了银行资产结构 ,突破了商业贷款理论拘泥于短期自偿性贷款的资金运用的限制,是银行经营管理历年的一大进步。资产转移理论 不足之处在于过分强调资产通过运用可转换资产来保持流动性,限制了银行高盈利性资产的运用。其次,可转换资产的变现能力在经济危机时期或证券市场需求不旺盛的情况会受到损害,从而影响银行的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实现。

开放分类:金融财务管理
贡献人:飞草
百科PC版 | 视野移动版
© 中国会计视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