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百科
知识点 >>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FinancialAccounting,CF)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76年12月2日
公布的《关于企业财务报表目标的暂行结论
》、《财务会计和报告概念结构
: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和《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含义
》等3个文件中。按照FASB的解释,CF是一个章程,是一个目标与基本原理相互关联的有内在逻辑性的体系;这个体系能形成前后一致的会计准则,并指出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
新会计准则是指导和形成规范的会计行为和处理方法,如果要明说CF的作用,则可以讲是形成会计准的准则。
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为了规范公众公司的会计行为、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出台了一系列会计准则,但事后人们发现各项准则在概念运用、处理程序与方法上缺乏协调性,甚至相互矛盾,为此,人们越来越觉得有必要制定一个概念框架以统一概念、协调矛盾和指引方向。FASB于1976年率先提出了“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含义”的研究计划,并将其研究成果陆续以“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等文件形式予以发布,到2000年已经发布了《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企业财务报表的要素
》、《非营利机构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
》、《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
》、《财务报表的各种要素
》、《在[url]会计计量
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url]》等七个文件。随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会计职业团体和IASC也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特别是1989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公布的《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的报告,对国际会计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国关于会计准则的广泛介绍和普遍争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尤其是近十年,《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制度
》和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的公布和实施,使我国的会计标准在会计要素定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财务报告体系等重大方面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一致或协调。尽管如此,笔者认为就目前我国已经发布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特别是《企业会计准则》(1992)和《企业会计制度》(2001)来看,由于本身存在缺乏严谨的理论基础、未形成严密的逻辑体系、缺乏广泛的适用性、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的功能混用等问题,还不能承担起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的功能责任,而且也不符合国际上一般将概念框架单独制定公布的通行做法。为此,我国有必要将会计的基本概念从准则或制度中分离出来,独立地制定并公布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
开放分类: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基本会计准则、会计准则
贡献人:飞草、 破空而起
© 中国会计视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