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百科
人物 >> 杨时展
男,1913年11月26日
出生于浙江宁波;于1997年10月10日
在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逝世。
杨时展
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会计思想家、教育家,历任中国会计学会
常务理事、顾问,中国审计学会
常务理事,湖北省会计学会
副会长,湖北省审计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
顾问,武汉市政协副主席,武汉市知识分子联谊会名誉会长、民革武汉市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等职。他还是美国会计学会
(AA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IIA)、国际会计研究生教育协会
(IAARE)成员[1]。
杨时展
教授治学严谨,创新求实,在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以及会计、审计思想和史学等领域造诣精深,著述颇丰,成就非凡。他所提出的受托责任理论,会计控制系统的观点,差异分析不连锁的观点,以及审计建制民主化的思想,为国际会计界所公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率先研究管理会计和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带头恢复了我国中断30余年的审计学教学工作,并积极开展国家审计思想、审计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填补了解放后我国在这一科学领域的空白;他还提出了我国大学会计学系的第一个教学改革方案,将解放以来的“老三门”体系[2]改为以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电算化会计为主的新体系。
杨时展
教授毕生致力于教书育人,把半个世纪的宝贵年华奉献给中国的会计事业和教育事业,历任各国立大学教授53载,对学生言传身教、循循善诱、既严格要求又爱护有加,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专门人才。为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节衣缩食、倾其所有,捐资10万元,为中南财经大学设立“勤诚助学金”,此举感人至深,被传为美谈。
杨时展
教授不仅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工作方面的优秀代表。1947年,杨时展
教授不满国民党当局的黑暗统治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虽遭解职而不悔。晚年,杨时展
教授运用其高层次的社会关系和高水平的学术思想,往来于海峡两岸,为推动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
生平
1913年11月出生于浙江
宁波
;
1924年定居于浙江新昌
;
1928年毕业于新昌县立初级中学;
1931年毕业于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高中文科;
1936年夏毕业于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财政系会计专业,留校任助教,同年参加高等文官(会计审计人员类)考试,以优异成绩,分至国民政府主计处会计局工作;
1937年调至浙江省财政厅会计室;
1938年任浙江省财政厅会计主任;
1943年兼授国立英士大学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课程;
1945年春,任国立英士大学教授,兼任会计专修科主任;
1946年改任英士大学经济系教授;
1948年冬,任广西大学会计银行系教授至新中国成立;
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任中南财经学院教授;
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
1980年恢复教学工作,任湖北财经学院、中南财经大学教授;
1982年受财政部之托,与澳大利亚合办审计班,培养了我国恢复审计制度所需的第一批人才;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任中南财经大学
会计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并兼任江西财经大学、重庆商学院、无锡纺织工业管理学院、郑州航空管理学院等校教授;1992年国务院授予其政府特殊津贴证书,终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
[b]杨时展
教授主要学术论文目录[/b]
1935.原料处理论.会计季刊, 第一卷第3期
1935.原料处理论.会计季刊, 第一卷第4期
1935.原料处理论.会计季刊, 第二卷第1期
1954.诱导指标及其在差异分析中的应用.工业会计, 3
1957.论连锁替代. 中南财经学院学报, 2
1980.关于竞争的几个问题.湖北财经学院学报,3
1980.会计科学在四个现代化中的作用.湖北财经学院学报,1
1982.管理会计通俗讲话(一).湖北财经学院学报,3
1982.国家审计的本质.当代审计,2
1983.管理会计通俗讲话(续三).湖北财经学院学报,2
1983.管理会计通俗讲话(续四).湖北财经学院学报,3
1983.管理会计通俗讲话(续五).湖北财经学院学报,4
1983.审计学通俗讲话——第一讲(第一节).武汉财会,1
1983.审计学通俗讲话——第一讲(第二节).武汉财会,2
1983.现代会计向传统的挑战.江西会计,1
1984.管理会计通俗讲话(续八).湖北财经学院学报,3
1984.管理会计通俗讲话(续九).湖北财经学院学报,4
1984.管理会计通俗讲话(续七).湖北财经学院学报,1
1984.管理会计通俗讲话(续十).湖北财经学院学报,6
1984.效益十策.陕西会计通讯,7
1985.微观效益基本.财会探索,2
1985.为加强会计监督欢呼.财会通讯,4
1985.审计公设刍论.财会通讯,7
1986.社会效益审计的设想.湖北审计,2
1986.宏观控制的关键——目标.中南财经大学学报,4
1986.贯彻会计法应有行政、司法和教育三项措施.财会通讯,9
1986.“七五”计划期中面临的会计问题.会计之友,1
1986.会计人员
面临的历史任务.广西财务与会计,6
1986.审计的发生和发展.财会通讯,4
1987.会计学的改革.武汉财会,2
1987.我这几年.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
1988.论会计科学和技术的现代化——学习十三大报告的体会.财会通讯,3
1989.中国会计的现代化问题(上).财会通讯,1
1989.中国会计的现代化问题(中).财会通讯,2
1989.中国会计的现代化问题(下).财会通讯,3
1990.我国制度基础审计的第一部专著——评《制度基础审计学》.财会通讯,7
1991.现代会计特质(上).财会通讯,2
1991.现代会计特质(下).财会通讯,3
1991.社会主义现代化迫切需要会计现代化.财会月刊,2
1991.综合经济效益会计“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效益”——中共中央十三届五中全会“决定”.广西会计,4
1992.会计信息系统说一评——会计的属概念问题.财会通讯,4
1992.会计信息系统说二评——反映论和控制论的论争.财会通讯,5
1992.会计信息系统说三评——决策论和受托责任论的论争.财会通讯,6
1992.论我国会计工作者的思想解放问题——兼论会计的“阶级性”.财会通讯,11
1992.现代会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评《现代财务会计结构》.财会通讯,3
1992.遵循经营规律提高经济效益——有关利润的几个规律.财会月刊,6
1993.会计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问题.财会通讯,1
1993.《中华会计思想宝库》总序.会计之友,1
1993.《西方会计史》序——会计发展的五次浪潮.会计之友,5
1993.我国会计改革的一座丰碑——庆祝《企业会计准则》公布.财会月刊,1
1993.会计——市场经济的灵魂.湖北财税,2
1994.让会计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纪念帕乔利《簿记论》发表500周年.财会通讯,S1
1995.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沿革与发展.财会通讯,1
1995.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沿革与发展.财会通讯,2
1995.从立法精神看我国会计的演进.财会通讯,11
1995.管理会计对会计学术的贡献
——1994年12月在中国海峡两岸管理会计研讨会上的发言.对外经贸财会,3
1995.有关我国〈会计法〉的几个问题.财务与会计,4
1995.有关我国〈会计法〉的几个问题.财务与会计,5
1995.有关我国〈会计法〉的几个问题.财务与会计,6
1996.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主要手段(上).中南财经大学学报,6
1997.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主要手段(下).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
1997.管理会计对会计学术的贡献
.财会通讯,5
1998.两个根本转变的主要手段.财会通讯,10
所培养会计学博士一览(2000年后待补)
1、张杰
明 现代审计基础结构研究、1991年
2、王光远
外向型管理审计的规范化问题、1993年
3、文善恩 会计控制系统论、1993年
4、张龙平
注册会计师审计控制系统研究、1994年
5、任泳恒 审计标准研究、1995年
6、徐锡州 受托责任与会计、1995年
7、罗飞
合并财务报表
问题研究、1996年
8、阎红玉 商誉会计研究 1997年
9、汪祥耀
会计准则基本问题研究 1997年
10.徐唐先 宏观会计
学若干基本问题研究 1998年
11.庄丹 企业会计准则研究 1998年
身后评述
杨时展
教授是我国会计学界的一代宗师,他的突出地位,具体表现在:它既是一位学贯中西、卓然有成的大学问家,同时又是一位振聋发聩、站在时代前列的大思想家!
士林楷模,当之无愧!哲人虽逝,而杨老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特别是学术创新和道德情操等方面)都足以启迪今人、传之后世,而永放灿烂光华
--余绪缨
:杨时展
教授遗著《1949—1992年中国会计制度的演进》读后感言 《财会通讯》
1998年第7期
[b]伟大的人格,卓越的贡献
[/b]
杨时展
教授是中国著名会计学家、会计思想家和会计教育家。先生人格高尚,学识渊博,为士者之楷模。一生正气,两袖清风,为世人之典范。先生五十余年一贯,忠诚于中国的会计教育事业,培育英才,传道授业,尽职尽责。诚信处世,刚正修身,为人师表。2007年10月10日
,是杨时展
教授逝世十周年纪念日,回顾老人家辉煌人生,追忆吾师之英容笑貌,缅怀他为中国的会计事业所做出的粲然卓异的贡献
,神往崇敬之心油然而生,深深怀念之情回荡于天地之间,老师,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是多方面的,在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金融学以及会计、审计等方面均有着深厚的功底。在会计学研究方面,先生既立足于中国,而又兼顾国外,以洋为中用为目的。在会计学术立论方面,既采众长,兼及数家,采撷各派之精华,而又立足于创新,坚持理论与实际融会贯通,确立一家之言。先生常常谆谆告诫我们,教书与著文都要严谨务实,严肃
认真,做到深入浅出,博中求精。要为学生负责,为读者负责,为整个社会负责。先生认为,写史要有史德,重考证,讲证据;教学要有师德,先正己,后正人;写文章也要与道德统一起来,讲创新、讲诚信,讲有益于学术发展,有益于社会。
先生平生锦文宏论甚丰,华章灿然似锦。可谓万里追索探源流,皓首穷经话沧桑。挥毫泼墨钟神秀,文采飘逸走龙神。综观先生论著,其主要学术贡献
可大体上归纳为如下八个方面:
(1)依据中外政府和企业经济与会计控制的历史运行规律,创立了“受托责任学说”。该学说已成为会计控制理论建立的一大支柱,影响到中外会计学术发展,影响到中外会计理论发展与改革实践;
(2)通过揭示现代会计本质,创立了“现代会计控制学说”,其理论阐发既提高了对现代会计工作的系统要求,也从最根本的方面确立了现代会计的学术地位与社会地位;
(3)审计民主学说。先生认为审计工作代表人民,审计学说要研究如何代表人民进行审计。他认为,审计要民主首先便要把审计结果公开,让人民去评价审计的结果是否公平、公正。要把审计监督与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密切结合起来。该学说对于推动当代审计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经济效益学说。先生认为会计控制工作要为实现经济效益服务,无论微观与宏观经济效益的实现,还是综合经济效益的实现,乃至社会效益的实现,都要落实到会计与审计控制工作这个基础之上,如果不严肃
认真对待这个工作基础,轻则会造成经济效益低下,重则便会导致经济效益落空。先生的这一学说无论对于指引国有企业会计改革,还是引导资本市场会计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能动“节用学说”。先生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节用或节约观念,既与历史上的节用观念是根本不同的,也与计划经济下的节用或节约观是不同的。当代的节用或节约观是积极的、能动的,首先要考虑到增产、增资、增利润,其次再筹划好节用或节约问题。能动的节用绝非产品经济下的“双增双节”,而是市场经济下的“三增三节”。如果把先生以上学说结合起来加以考察,便可以发现先生的会计学说具有系统性,它体现为会计观念上、理论上的一次变革,对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会计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成本控制学说。先生认为成本控制是会计控制的中心工作,是落实经济效益的关键,作为企业家
一定要明确成本会计的任务,正确确立成本控制的目标;把成本控制落实到切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面。应当讲,先生的《成本会计的任务》、《效益十策》与《微观效益基本》等都是这方面学说的经典之作;
(7)关于管理会计理论与企业管理实践结合应用的杰出贡献
。先生是最早把管理会计翻译引进中国的教授,并且他在国内大学里最早给研究生开设了这门课。先生强调管理会计须切实在中国企业得到应用,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先生认为,我国的企业应把内部控制与来自外部的控制有机统一起来,形成财务会计学与管理成本会计学的科学控制体系,为现代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创造最基本的条件。先生的这一观点一直影响至今;
(8)唯物主义的会计历史观。先生精辟地指出:史实充分表明“天下未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先生精通史学、古文字学与古汉语,谙熟历史,洞察古今。这句至理名言可谓史家之绝唱,文豪之妙笔。其语言精美,用意精当,哲理深邃,含义包容高远。故这句话在海内外大量被引用,成为会计界最为响亮的名人名言。
论及知识分子如何做人与做学问,先生曾对“知识分子”做了精辟的诠释。先生讲,如果一个知识分子丧失了人格与道德,丢掉了高风亮节的骨气,那么便不是知识分子,而只能是识字分子。“会计上,资不抵债要破产”,一个知识分子“如果奉献不抵享受,恐怕也只能算是一个破了产的没有价值的人。”这是先生的金玉良言,它使我们终生受用。我们一定要以先生为楷模,做好人、做好事、做好知识分子,永远永远成为先生所要求、所期待的学生。
--郭道扬
开放分类:会计名家、会计教授、会计名师、逝者、浙江、湖北、广西
贡献人:歪C歪
© 中国会计视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