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百科
人物 >> 李金华
别名:[铁面审计长]


李金华 ,男,汉族,1943年7月生,江苏如东人,196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9月参加工作,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审计师 ,南京审计学院名誉院长、荣誉教授;中共十四大 当选为中央纪委委员,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号称“铁面审计长”,2004年《南方周末》年度人物。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size=32px]工作经历[/size]
  1962—1966年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金融专业学习,和戴相龙、金人庆 等其他中共高级财经官员是同学。
  1966—1968年 留校待分配
  1968—1971年 西北财经学院(今西安交通大学财经学院)财金系教师,此后一直在陕西工作。
  1971—1975年 未婚妻李瑞文被分配到“航空工业部五七二厂”当会计,李金华 于是也申请调到在陕西汉中市的这家兵工企业工作。历任财务科会计、会计组组长。一次偶然的机会,李金华 的出色文字功底被上级领导看中,很快地他被下放到车间锻炼,任第十五车间党支部专职副书记。
  1975—1980年 航空部五七二厂政治部副主任
  1980—1983年 航空部五七二厂党委副书记
  1983—1985年 航空部五七二厂厂长
  1985—1985年 陕西省对外经济贸易厅厅长、党组书记(1983—1985年中央党校培训部培训班学习),仅三个月后上调中央,从副厅局级官员,直接升任副部级官员。
  1985—1997年 审计署 副审计长、党组成员(其间:1993.03—1993.05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1997—1998年 审计署 副审计长、党组副书记
  1998—2007年 审计署 审计长、党组书记(其间:2001.03—2001.05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2006.05—2006.07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7—2008年3月 审计署 审计长、党组成员
  2007年11月2日 ,第62届联合国大会于进行了审计委员会委员的选举,李金华 当选为该委员会委员,成为首位参选这一职位并成功当选的中国人;任期由2008年7月至2014年6月。因为,在2008年3月已经卸任中国国家审计署 审计长的职务,李金华 的委员资格,在任期开始时由他的继任者刘家义 出任。
  2008年3月—2013年3月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跻身党和国家领导人行列。
  [size=32px]多面人生[/size]
  (2008年)3月13日 ,国家审计署 审计长李金华 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  
  之前人们对这位“铁面审计长”届满离任后去向的种种猜测、关注和关心,终于有了注脚。  
  此前十年间的每次审计风暴都会把李金华 和国家审计署 推向国人的眼前和心底,也推到了赞誉与压力的风口浪尖。  
  对于卸任审计长后的未来,这位将年满65岁的老人说,他仍然会关注体制改革、教育、民生等问题,还有与他相伴了23年的审计工作。  
  [size=24px]直言李金华 [/size]  
  友谊宾馆,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中共界委员住地。  
  两会期间,几乎所有前往友谊宾馆的记者,都把李金华 列为头号采访目标。他们知道,任何一次对话,都可能成为对这位即将卸任的审计长最后的采访。  
  敢于直言的李金华 并未让守候的记者们失望。在小组的讨论上,他言辞犀利,先后批评了中央部门下属单位、发改委以及各地驻京办。最让人意外的,是他“自曝家丑”,表示财政部已经完成了对审计署 的审计,而且也审出了问题。  
  审计署 被审计,是李金华 之前反复强调,最希望在离任前看到的一幕。因此,说到这个问题时,李金华 语气严肃 ,但表情却很放松。  
  私下里的“铁面审计长”低调而随和,头发梳得很整齐,总带着微笑,说到高兴时爽朗地大笑,此时他额上深深的皱纹就会显现出来。  
  最初几天面对众多记者的追访,尤其是今后去向的问题,李金华 总是笑而不答。最终让李金华 开口的,仍是审计问题。他说审计部门下一步工作重点和工作方法会有所改变,主要会更加偏向民生。由于记者问题多,往往一位记者还没问完就被其他人打断,李金华 不改严谨作风,“你们这样让我回答一两句问题,会很不准确。”  
  担任两届共10年的审计长,李金华 最遗憾的,还是很多制度问题没能解决。由于只能监督,对于体制的改革与推进,审计工作不能起到绝对的作用,“我希望未来8到10年,一切都会好起来。”  
  对于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审计风暴是否会随着审计长的更迭而逐渐减弱,李金华 并不担心,如今审计已形成了一种制度,一种监督政府行为的制度。“我离开之后,审计风暴肯定还会继续下去。温总理很明确地对我说,审计风暴不能停,也不能倒退,因为回去了老百姓也不会答应。”  
  [size=24px]勤奋李金华   [/size]
  1943年,李金华 出生于江苏如东。在他一岁多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是一名糕点师傅,每天起早贪黑地打工,顾不上李金华 和姐姐。两个孩子被姨妈、姑妈带大。  
  李金华 的家乡读书风气甚浓。李金华 从小就以书读得好出名,街坊四邻都记得,其他人家的小孩在外头淘气时,李金华 会在家看书。学生时代的李金华 成绩一直优异。1962年,19岁的他考取了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前身)金融系。  
  李金华 很快成为了班上的干部。他的大学同学谭绳喜(原中国审计报社社长)回忆,李金华 对人对己都非常认真,显得比其他同学成熟,而且思想独立,喜欢辩论,常和同学争论问题。大学时代对李金华 影响最大的两门课是哲学和汉语。李金华 认为,哲学教他如何认识和分析问题,汉语使他学会用文字表达思想。  
  曾任财政部长的金人庆 和原中国人民银行 行长戴相龙都是李金华 大学时期的同学。与二人的同窗之谊,李金华 从不避讳,但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 也曾在审计报告中被点名,且位置靠前。  
  李金华 的母校中央财经大学请他回去讲课,但他讲课一回来就组织人马审计母校,因为他了解到学校也存在一些问题。按照李金华 的解释,“得罪了所有人,就谁也不得罪了”。  
  [size=24px]自律李金华 [/size]  
  1966年9月,李金华 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当时西北财经学院(陕西财经学院前身,现已并入西安交通大学)财经系做教员。4年后,李金华 的学妹李瑞文大学毕业,去了当时航空工业部所属的572工厂做会计。李金华 向组织上提出两人结婚的请求,但因种种原因,街道不愿开证明。为了解决两地分居的问题,李金华 申请调到位于汉中的572工厂。  
  对李金华 进行考察的是时任572厂组织部长的杨仁兴。看见李金华 穿着一件打着几个大补丁的破棉袄,杨仁兴就问,这么旧的棉袄怎么还穿?李金华 笑着回答,穿了好多年了,暖和就行。经过一番聊天,杨仁兴觉得李金华 理论水平扎实,思考问题全面周到,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快,李金华 也调到572工厂里当了会计。  
  1973年,572厂政治部主任阎立之准备作一次党史报告,可没时间写演讲稿,李金华 被推荐了出来。4天后,李金华 交出的演讲稿质量之高,让阎立之大吃一惊。次年,李金华 被下放到15车间党支部锻炼,职务是专职副书记。“他从来不摆什么架子,为人特别谦和,始终与我们打成一片。”一位当年15车间的工人这样说道。  
  1976年,李金华 被任命为政治部副主任。据杨仁兴回忆,正逢开展计划生育工作,职工思想工作很难做,李金华 带头做了绝育手术。“他孩子当时还小,生两个在当时既合情又合法。”同事们暗暗为李金华 竖起了大拇指。  
  在李金华 担任572厂厂长后,分房的事由他负责。他首先声明自己和爱人不参加分房,一家三口常年住在30平方米的房子里。此外,李金华 平时都和工人一起吃食堂,从不让食堂给自己开小灶,就算打饭的队排得再长,他也从不插队。这个习惯被李金华 带到了审计署审计署 食堂在中央部委中口碑很好,而且审计长和普通工作人员是在一起排队打饭。  
  李金华 说过,“己之不正,焉能正人”是他的座右铭。  
  [size=24px]性情李金华 [/size]  
  1983年,李金华 被选送到中央党校学习。两年后,他重返西安。担任陕西省经贸厅厅长仅3个月,李金华 被任命为国家审计署 副审计长,时年42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副部级干部。  
  1985年10月,李金华 乘火车到京上任,也没通知任何人,出了北京站就直奔中组部。中组部的干部问他是谁,李金华 递上介绍信说,是审计署 副审计长。对方奇怪审计署 为何没派人接送,又看他背着个包,便开玩笑说,还以为是来上访的呢。  
  15年的工厂基层经历,使李金华 特别了解普通百姓生活的不易。在日后数次接受采访时。他总把572厂的例子拿出来念叨,在他看来,572厂几千人艰苦奋斗一年,利润也就几百万,“可有的国家机关资金一出手,一流失,就是几千万,几个亿,我心里很痛。”  
  李金华 身边的同事、朋友都说,其实他是极易动情的人。在做了审计长之后的2000年,一名山西女生因贫穷无法到南京审计学院报到,还把这事写信告诉了李金华 。后来,学校把这个女生从家里找来,让她免费上学。听闻消息后,李金华 竟然喜极而泣,还给院长写了封感谢信。  
  李金华 在2004年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仪式上,看到一段有关审计干部遭遇威胁、报复及如何忘我工作的录像时,热泪盈眶。李金华 事后说,有好多审计干部在审计过程当中受到各种威胁、恐吓,遇到很多困难都不讲,他到后来才知道。  
  2000年,审计署 公布了严格审计纪律的“八个不准”规定,包括不准由被审计单位安排住宿;不准接受被审计单位安排的就餐和宴请;不准无偿使用被审计单位的交通工具……李金华 称之为规范审计人员行为的高压线。  
  曾有一位地方特派员组织下属与当地海关联欢,结账时欠了对方400元,因此受到处分。李金华 为此辗转难眠,一名工作人员很是心疼:“审计长整整三天没有睡好觉,眼圈黑得吓人。”  
  几乎每次接受媒体采访,李金华 总是要强调所有的成就属于全国8万名审计人员,并对审计人员家属表示抱歉。2005年元旦,李金华审计署 工作人员发表新年祝词时,特地将对“广大的审计人员家属”的问候排在了第二位,其后才是对领导的问候。  
  [size=24px]铁面李金华 [/size]  
  2007年6月27日李金华 最后一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 的审计情况。此次共审计了56个中央部门,发现部门本级存在的问题资金348.53亿元,还延伸到了434个二级预算单位,总计查出问题资金468.8亿元。  
  自李金华 1998年出任国家审计署 审计长以来,这是他作的第十次审计报告,也是最后一次。  
  1999年6月26日李金华审计署 一鸣惊人,当他作完《关于1998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审计 情况》的报告后,会场掌声四起。报告中称,审计署 通过对国务院53个部门和直属单位的审计,发现43个部门挤占挪用财政资金31.24亿元。该报告被称为“多年来最好的一个审计报告”。  
  李金华 曾回忆,1999年的审计报告经过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要不要跟人大常委会如实地、全面地作报告,当时有不同看法,甚至审计署 的党组内部都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报告可能影响太大了,得罪人太多。当时刚担任审计长的李金华 据理力争,最后朱镕基总理表态,只要这些都是事实 ,必须如实全面地向人大常委会报告。  
  从2003年开始,每年度国家审计署 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供的审计报告都按照《审计法》被要求全面公开,李金华 在报告中指名道姓地点出中央有关部委,直指诸如“疏于管理和监督”等陈弊,因此当年的审计工作被媒体冠以“审计风暴”之名。同时,李金华 也在媒体采访时说出了“国家财政的看门狗”、“死猪不怕开水烫”这些被认为撕破中国社会“潜规则”的口号。  
  点名批评也让李金华审计署 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李金华 接受央视《面对面》采访时曾坦承,被点名的部门不一定是问题最严重的,有些部门的问题更严重,但因为种种原因被拿掉了。“从理论上说,审计报告应该以公开透明为原则,不涉及国家机密的都可以公开,但实际操作难度是大家很难想象的。”  
  最近5年,审计系统向纪检监察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案件有8300多起,涉及人员12000多人,总理对审计部门的各种信息报告的批示有390多项。  
  多年来,李金华 总是每天早早来到办公室,晚上很晚才离开。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对这位“铁面审计长”心存敬畏,因为他要求很严格而且很严厉,有时还爱发脾气。  
  在审计风暴之后,经常有朋友劝李金华 注意安全,但他总一笑了之。
开放分类:政府官员
贡献人:歪C歪 caoqiaobo
百科PC版 | 视野移动版
© 中国会计视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