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百科
知识点 >> 文化学派
文化学派
文化学派
(Cultural School)——将战略形成看作一个集体思维的过程
[size=32px]文化学派
简介 [/size]
文化学派
(Cultural School)成立于1960年代后期、代表人物和著作有:艾瑞克·莱恩曼《长远规划的组织理论》(1973)、Peters和Waterman《追求卓越》(1982)、博格·沃纳菲尔德《资源为本理论》(1984)。
文化是人类全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创造的一种共享的意向,它的形成不 仅是通过纯粹的社会活动,还通过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而形成, 包括它们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所使用的资源。战略形成是社会交互过程,建立在组织成员的共同信念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战略首先采取了观念而非立场的形式,观念植根于集体意向之中,并在深藏着资源或潜能的组织模式中反映出来,受到保护并且用做竞争优势。
文化学派
认为战略是一个集体思维的过程。英国安德鲁·佩蒂格鲁等揭示了文化因素在战略中的重要性。美国学者巴内(1986)提出文化是企业对付对手最有效最坚固的壁垒。文化学派
认为:战略形成是社会交互的过程;个人通过文化潜移默化适应过程;组织成员只能部分描述巩固着的组织文化信念;战略采取观念而非立场的形式;组织观念体系不鼓励战略改变。文化学派
的缺点是其概念的模糊性,此学派的一个危害是可能阻止组织的必要改变。
[size=32px]文化学派
的提出和产生背景 [/size]
1979年Pettigrew(1979)将文化的概念引入组织理论,之后Schein作了大量的研究,逐步形成了企业文化的清晰的概念框架,以便于对企业文化进行分析和构建。
早期研究企业文化的书籍是Townsend 1971年的畅销书《Up the Organization》,1981年和1982年出版了Ouchi的《Z理论
》;Pascale和Athos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Deal和Kennedy合著的《企业文化》;Peters和Waterman合著的《追求卓越》,对企业界和公众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企业文化一词深入人心。文化学派
产生的背景:
1、经济背景。
20世纪80年代,美国商业处于恐慌之中,作为世界经济的领先者,美国受到了的挑战。日本企业在美国市场的成功导致了许多美国企业陷于严重的经济困境。日本资源缺乏,无论是技术还是人力资源都不优于美国,却在美国市场取得了成功,使得美国企业和学者进行反思,重视对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研究,用企业文化解释为什么美国企业不如其竞争对手尤其是日本公司经营得好。
2、方法论背景。
20世纪40-50年代,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里学和试验心理学等学科共同协作相互促进。到了80年代,人类学方法、定性研究和试验研究、比较研究等成为常用的研究方法,使得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具备了方法论的基础。
3、理论背景。
卢因提出了团体动力学和开放系统理论
,拜昂等人对团体和组织应用心理分析模式加以发展,为团体成员之间以及团体成员与领导之间如何相互联系提供了重要的认识基础;领导理论及其研究使得人们能够认识企业所有者和领导者在团体和企业中如何创造和内化其假设;学习理论,尤其是研究认知学和减少焦虑的方式,可以用来解释企业文化的学习过程。这些理论都为探寻文化的起源和解释文化动态变化提供了基础。另外,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行为科学,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工作环境中人和群体的行为,也为企业文化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
[size=32px]文化学派
的理论观点 [/size]
文化学派
将战略制定视为观念形态的形成和维持过程。由于日本企业经营的成功,对文化,特别是企业文化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一个高潮。文化学派
认为,战略制定过程是集体行为的过程,建立在由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和价值观之上;战略采取了观念的形式,以组织成员的意愿为基础,表现为有意识的行为方式;由于存在共同的信仰,组织内的协调和控制基本上是规范的;战略的变化不会超出或违背企业的总体
战略观点和现存文化。
文化学派
的信念主要表现为:
(1)战略形成是社会交互过程,建立在组织成员共同信念和理解的基础上;
(2)个人通过文化适应过程或社会化过程来获得信念,而该过程通常是潜移默化的;
(3)组织成员只能部分描述巩固着他们文化的信念,而文化的来源和解释可能依然模糊;
(4)战略首先采取了观念而非立场的形式,观念根植于集体意向之中,并在深藏着资源或潜能的组织模式中反映出来,受到保护并且用做竞争优势。因此战略最好描述成深思熟虑的形式;
(5)文化,尤其是观念体系不鼓励战略的改变,以便现有战略永久存在,他们至多在组织的整体战略观念中做一些立场的改变。
文化学派
相对于定位学派
人为的精确性,其的缺点是概念的模糊性。另外,它还会阻碍必要的改变,由于文化是凝重的、稳固持久的,它赞成保持管理的连续性并将管理保持在一定的轨道上。而且,由于文化形成本身就是持久和困难的过程,对其重建和再造往往更难,并会对其造成破坏。但是,和设计学派
、认识学派以及企业家
学派的个人主义不同,文化学派
引入了社会过程中重要的集体思维,确立了组织风格和个人风格的同等地位,并且便于建立整体性的观念。与计划学派
和定位学派
的“割断历史”的倾向相反,它将战略根植于色彩斑斓的组织历史画卷之中,而对计划学派
和定位学派
而言,改变战略往往和换衣服一样。
[size=32px]对文化学派
的评价 [/size]
如果说定位学派
的的缺点是人为的精确性,那么文化学派
的缺点就应是概 念的模糊性,它赞成战略管理的连贯性。但是文化学派
引入了社会过程中 的重要的集体思维,确立了组织风格与个人风格的同等地位,有利于建立 整体观念。
明茨伯格说,把权力放在镜子面前,看到的翻转的背面的影像就是文化。权力控制组织并将其分离;而文化则将个体整合进集体。文化学派
被称为盲人摸象中的第七个瞎子,他离大象几步之远,通过嗅觉、通过迹象、通过气氛来感知大象,结果大象的样子真地出现在他的心中。
开放分类:管理、战略管理、管理咨询
贡献人:飞草
© 中国会计视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