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百科
知识点 >> 历史成本法
历史成本法
[b]什么是历史成本法
?[/b]
历史成本法
主要是对过去发生的交易价值的真实记录。历史成本法
认为,“收入”是指一定时期内账面上资产和负债增减的净值。假设无坏账风险,按该法反映的贷款组合,就是当前未偿还贷款总额。历史成本法
的重要依据是匹配原则,即把成本摊派到与其相关的创造收入的会计期间
。
[b]历史成本法
的运用 [/b]
[b]历史成本法
确认净收益最客观 [/b]
投资人与管理者订立合同时,他们都需要一种客观的方法来计算收益。而历史成本是双方已知的,是客观存在的,并可用此预测将来的经营成果。这样,管理者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工作,是能够超额完成利润指标,是能够获得一定的奖金的;投资人也不必直接监控管理者,只要不发生意外,投资人是能够获得满意的回报的。
如果采用现行成本
法来确认净收益,其可知性与可预测性较差。首先,大多数投资人与管理者对历史成本法
是熟悉的,而对其他的方法或多或少有些陌生。其次,其他的计算方法(除历史成本法
外)确定利润要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如果用现行成本
法来确定利润,管理者会担心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企业的净利润
而降低自己的收入。
[b]历史成本法
确认净收益最可靠 [/b]
信息资料的可靠性包括产生差错的可能性与计量调整的频繁性,即某计算方法发生差错的概率高,或计量调整的次数多,那么该方法的可靠性则差。当然,历史成本法
也不是十分可靠的,但相对于现行成本
法和确认储备法而言,用历史成本法
计算损益发生差错的可能性要低些,而且不需要调整,所以,在各种会计计量
方法中,历史成本法
最为可靠。
[b]历史成本法
更能适当地披露会计信息 [/b]
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可以被管理者控制,包括影响经营利润的交易和不影响经营利润的交易。如果投资人与管理者的合同是以资产总值来考核管理者的业绩,那么管理者可通过少发股利或借款来增加资产总值,而这些活动是不需要管理者付诸努力的。如果用现行成本
法来考核管理者业绩,也不尽合理,因为采用现行成本
法时,价格的变动很难预测,合同双方都认为此方法的可观察性差。
[b]历史成本法
的优缺点 [/b]
优点是客观和便于核查。
缺点主要表现在:
1. 与审慎的会计准则相抵触。在所有的会计准则中,审慎原则是根本性原则,根据该原则,收入只有在实现之后才应得到承认,而损失只要预见到就要登录。历史法的匹配原则平均摊销成本,不能反映特殊情况下资产和负债的变化,并且因为这种方法主要记录账面价值或名义价值,不能对资产和负债给予区别处理。
2.不能反映银行或企业的真实价值或净值。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的当前价值往往与账面价值有很大差距。按照历史成本法
,只有出售资产或清偿债务时,市场条件变化对其造成的影响才能得到反映。而且历史成本法
是通过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或者通过资产的注销来反映资产损失的。因此,历史成本法
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对于银行和企业,决定资产价值的主要是当前的市价。从金融监管
当局的角度也不难看出,采用历史成本法
会导致银行损失的低估和资本的高估。
开放分类:会计术语、财务会计
贡献人:飞草、 soslife
© 中国会计视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