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百科
知识点 >> 保本价格


保本价格

     保本价格 指处于保本销售量状态时的价格,换句话说,保本价格 是指在产品有毛利,销售数量确定,期间费用 总额确定,或期间费用 总额与销售数量存在一定线性关系的前题下,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时的产品销售价格。

      有人说,保本价格 是指至少等于保守估计销售数量下平均分摊的从生产或者购进[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商业企业)到销售所发生的一切可能(包括现实已经发生的)的费用支出的价格。保守估计是要销售量最低,分摊的成本最高,与算保本价格 目的一致匹配;乐观估计价格有可能不保本。[/font]

      按照一般的理解,某商品进价(或成本价)[font=Times New Roman]10[/font][font=宋体]元,如果售价[/font][font=Times New Roman]10[/font][font=宋体]元,[/font]即是保本,但站在商人的角度,进销同价即是亏本,原因是在商品的采购过程(或产品形成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费用,如人力成本、利息、运杂费等,如果是小规模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还可能会产生增值税附加税,这些费用或税费必须打进保本价格 中。

     在测算保本价格 时,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成本、分摊的期间费用 、产生的增值税及附加税费。

     保本价格 测算属于管理会计的研究范围。

     具体到某一产品的保本价格 ,可用下列公式测算:

1[font=宋体]、如果是商业企业,则:[/font]

     保本价格 [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预计分摊的期间费用 总额÷预计销售数量)÷[/font](1-增值税附加税费比率)+[font=宋体]单位进价[/font]

这里的进价不包含运杂费用,运杂费用包含在期间费用 中。

2[font=宋体]、如果是一般纳税人 工业企业,则:[/font]

     保本价格 [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预计分摊的期间费用 总额÷预计销售数量[/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单位不可抵扣成本)÷[/font](1-增值税附加税费比率)+[font=宋体]单位可抵扣成本[/font]

3[font=宋体]、如果是小规模工业企业,则:[/font]

     保本价格 [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预计分摊的期间费用 总额÷预计销售数量)÷[/font](1-增值税附加税费比率)+[font=宋体]单位成本价[/font]

     保本价格 随销售数量的增加而相应降低,随分摊的期间费用 的增加而提升,反之亦然,但这里的降低和提升未别同比例。

     保本价格 不等于成本价格,成本价格相当于购买成本,而保本价格 通常要高于成本价格,因为保本价格 里包含有分摊的期间费用 和可能产生的增值税及附加税费,企业产品的实际售价通常高于保本价格 ,某产品售价大于保本价格 ,则销售该产品会为企业增加盈利,反之则会产生亏损。

      在一般情况下,成本价格、保本价格 、销售价格的关系是:

       成本价格<保本价格 <销售价格

       销售价格[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保本价格 [/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单位净利[/font]

                   =[font=宋体]单位成本价格[/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分摊的税费[/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单位净利[/font]

           在这里,保本价格 [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单位成本价格[/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分摊的税费[/font]

          按照边际税负 的原理,产品的税收一般产生于保本以上的价格增量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中,从价格构成的角度来讲,销售价格减去保本价格 所形成的收入相似于马克思理论中的剩余价值。

其中:

A[font=宋体]、增值税附加税费比率[/font]

指的是差价中承担的增值税附加税与差价的比率

以目前的[font=Times New Roman]17%[/font][font=宋体]的增值税税率,[/font][font=Times New Roman]11%[/font][font=宋体]的附加税费率计算,加价[/font][font=Times New Roman]100[/font][font=宋体]元为例,则:[/font]

增值税附加税费比率

=[[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100/1.17[/font]×0.17)×1.11] ÷[font=Times New Roman]100[/font]

≈16.1282%

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 ,以目前的[font=Times New Roman]3%[/font][font=宋体]的征收率,[/font][font=Times New Roman]11%[/font][font=宋体]的附加税费率计算,加价[/font][font=Times New Roman]100[/font][font=宋体]元为例,则:[/font]

增值税附加税费比率

=[[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100/1.03[/font]×0.03)×1.11] ÷[font=Times New Roman]100[/font]

≈3.233%

B[font=宋体]、单位可抵扣成本[/font]

指的是一般纳税人 企业的成本价格中包含的可以抵扣增值税的项目,包括直接材料和可抵扣制造费用

C[font=宋体]、单位不可抵扣成本[/font]

    指的是一般纳税人 企业的成本价格中包含的不能抵扣增值税的项目,包括直接人工和不可抵扣制造费用
开放分类:会计会计理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审计理论财务审计财务财务理论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贡献人:春荣2688 泛函广义
百科PC版 | 视野移动版
© 中国会计视野网站